媒體南工 NAVIGATION
[荔枝網]荔枝高校大會:如果回到高考那年,你最想選擇什么專業(yè)?聽聽名師們的回答
有人說,選擇一個合適的專業(yè),比高考多拿幾分更加重要,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幸運地選擇到心儀的專業(yè),入對行真的那么重要嗎?如果讓你重回高考那年,你還會選擇什么專業(yè)?
對于這個問題,南京工業(yè)大學校長喬旭和江蘇省物理特級教師、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的湯金波,分別給出了答案。
喬旭:大學的學習主要是思維方法的學習
南京工業(yè)大學校長喬旭,1978年參加高考時只有16歲。高考成績出來后,考分最高的化學成為了他填報專業(yè)的重要參考。
喬旭告訴記者:“并沒有說憑什么興趣愛好,只是覺得這門考得比較好,所以就選擇了和化學有關的專業(yè),選擇了化工,你說有多大的抱負、多高的理想?這個不能算。其實那個時候高考究竟怎么錄取的,我們也不知道。”
1978年,喬旭考取了南京工業(yè)大學(原南京化工學院)無機化工專業(yè),1999年獲得化學工程專業(yè)博士學位。30多年來,喬旭從事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的教學工作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參加國家和省部級項目30多項,申請國家發(fā)明專利60多件,曾獲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他說,與其它行業(yè)相比,化工似乎顯得傳統(tǒng)一些,但它包含的技術含量不比新興產業(yè)低。
喬旭說:“你可以說你是化工人,你也是材料人;你是化工人,你也可以是環(huán)保人;你是化工人,你也可以是能源人。可能這么多年過去了之后,你學的還是原來的東西,理論體系還是那一套,但是你所涉及的領域,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你就變成了一個跨界的人,跨學科的人,跨行業(yè)的人。”
對于即將面臨的專業(yè)選擇的高考學子們,喬旭認為,入對行并不是那么重要:“不要覺得選對了郎,入對了行,就是一個成功的標志。事實上,大學的學習,無論什么專業(yè),它都是有共性的,要學很多通識的課程,更多的是學習一些通用的理論方法,甚至是學習的方法,思維的方法,創(chuàng)新的理念和方法,這樣一來,我就覺得你學什么專業(yè)都不是特別重要了。只要你把頭埋下去,把根扎下去,就一定會達到這樣一個境界。”
湯金波:陰差陽錯的專業(yè)成了一生的熱愛
江蘇省物理特級教師、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樹人學校湯金波老師1981年參加高考,從小對醫(yī)學感興趣的他,因考試發(fā)揮失常被南通師范專科學校物理專業(yè)錄取,帶著一絲遺憾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活。
湯金波告訴記者:“當時心中還是有一些沮喪的,沒有小汽車,是坐的公交車去學校的,我爸我媽都沒有送我,因為憑我的實力,我認為應該考取更好的學校,我媽手表都沒有給我買。”
因為開始不喜歡物理這個專業(yè),進入大學后,湯金波很多時間用在打球上,因為學習效率高,即使這樣,他的成績依然在班級里名列前茅。畢業(yè)后成為一名物理教師,面對孩子們的目光,他漸漸喜歡上這個職業(yè)。45歲時,他被調到一所薄弱學校當校長,如何調動孩子學物理的積極性,成為他教學生涯中的一大挑戰(zhàn)。
湯金波說:“我就把難的中考題、物理實驗題拆開,變成小的實驗問題,變成一個小小的講義,讓那些總分平均分沒有超過50分的人,就做這些習題,兩人一個小組,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最后考試的時候,我們這個所謂的差班,物理平均分只比我們中心校最好的班差3.08分。”
回首當年,湯金波認為,高考僅僅是人生一個節(jié)點,興趣和愛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在工作學習中慢慢培養(yǎng):“如果現在讓我選擇的話,我肯定還會選擇教師這個行業(yè),而且一定要選擇物理。我覺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未來靠的是科技,科技靠的就是創(chuàng)新,尤其是物理這個學科的特點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黃迪 徐明 通訊員/馬明輝 楊芳 湯玲 編輯/國正)
2020年7月17日《荔枝網》:http://news.jstv.com/a/20200717/1b88b52e69394f8986d8052170b0bed6.shtml?jsbcApp=1&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