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南工 NAVIGATION
[交匯點]舉辦13年,累計13余萬人現場聽講——南工大這個大講堂重溫黨史故事
交匯點訊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毛澤東的這首詞寫于長征即將開始戰事非常危急之際,他雖身處逆境,但心中所想的,始終是黨的事業,始終對未來充滿信心。”4月15日晚,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二編研部巡視員劉金田用《清平樂·會昌》為南京工業大學學生們開啟了第134期明德大講堂——黨史學習教育專場講座。
在兩個小時時間中,劉金田圍繞“長征與遵義會議”主題,用詳盡的史實、豐富的圖片,帶領同學們回顧了“實現偉大戰略轉移”的長征,重溫了“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的遵義會議。
當講到擔負掩護任務,身陷重圍、無法過江、孤軍奮戰,最終不足千人的紅三十四師;面對十幾倍于己的強敵,奮力抵抗,傷重被俘后“斷腸明志”的29歲師長陳樹湘時,一個個偉岸的紅軍形象在同學們眼前浮現……“長征路上發生了這么多驚心動魄的故事,為此付出生命的每一位先烈都是永垂不朽。我們要緬懷革命先烈,牢記初心使命,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來自校級學生社團明德會的負責人李之韜同學說。
校團委青年傳媒中心王仲昊同學聽了劉金田對遵義會議的生動講述,感慨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就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遵義會議精神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由此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精神財富,成為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內生動力’。作為青年一代,我們要賡續遵義會議精神血脈,堅定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長征途中的艱難曲折、遵義會議的力挽狂瀾以及每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時刻,都在訴說著黨在百年歷程里的初心與堅守。今天,我們學習黨史就是要從黨的百年歷史里汲取前行的智慧與力量。”藥學院藥學類本科生第二黨支部書記、校青年志愿者協會負責人程天玥同學聽完講座如是說。
據悉,南京工業大學明德大講堂已經舉辦13年,130多位來自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學生傳道授業,13余萬人次現場聽講,場場人氣爆棚。今年恰逢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明德大講堂將聚焦重現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程,邀請一批知名專家來校為學生講述黨史故事,引導學生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2021年4月16日《交匯點》:https://jnews.xhby.net/v3/waparticles/7fda002d5708436da67a57947ffc4b06/nIKS28iyTzHJ5aw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