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南工 NAVIGATION
[中國江蘇網]“2020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在南京舉辦 與會專家研討生物多樣性與生物安全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拾冠之)10月24—25日,“2020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在南京舉辦,會議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由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華智全球治理研究院與南京工業大學社會科學處、學術期刊編輯部共同主辦。連年舉辦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是一個圍繞環境問題研究而形成的學術共同體,其以跨學科的特色和鮮明的問題導向贏得了業界的口碑。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我國自1992年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一直致力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安全體系的建構,生物多樣性保護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將在昆明舉辦,從這個意義上看,本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的主題選擇具有極好的前瞻性,可以對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的探索和經驗形成建議,并希冀其能對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有所貢獻。
針對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安全問題,與會專家圍繞我國農業作物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畜禽資源、長江漁業資源、森林生物資源、遺傳資源、外來物種以及生物安全的法律規制、國家公園體制、環境與健康、防止人畜共病等具體領域的現狀以及可能的走向展開了熱烈研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世界范圍內,我國屬于生物多樣性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之一,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條件提升過程中的不當行為,導致我國生物數量正在急劇減少,生物多樣性水平正在急劇下降,生物安全狀況不容樂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國家和地方層面的相關立法亦在努力推進,但在社會治理中取得成效還有待時日??茖W技術的進步,雖然能減緩一部分生物的消失速度,但對于其能否力挽生物多樣性急劇惡化之狂瀾或者說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予以挽救,仍需要更多的力量去參與以及更多的時間去檢驗。
本屆論壇上,與會專家就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安全提出了大量的建議,會議主辦方亦期望能夠將這些寶貴的、極其專業的建議進行系統整理并提交政府部門以資決策咨詢。與會專家一致表示,在我國致力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在新的發展階段,以新的發展理念來構建新的發展模式,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時期,探討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預防生物多樣性衰減、促進可持續發展等重大課題,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據悉,自2013年論壇開設以來,本屆論壇是第八屆,邀請了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云南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南京工業大學等高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世界經濟論壇北京代表處、全球環境研究所等NGO的專家學者參與研討,與會專家研究領域涉及哲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和生態學、環境學、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自然科學領域。
2020年10月27日《中國江蘇網》:https://m.jschina.com.cn/v3/waparticles/31f7871933a04942a2d64d77db5b9b79/3spJT3lxe5OC3RC3/1?from=single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