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南工 NAVIGATION
[中國化工報]光譜可調遮陽網攬創新創業賽大獎
提升作物品質產量 幫助農戶脫貧增收
在近日舉行的第六屆江蘇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由南京工業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研究生姜博團隊研發的光譜可調遮陽網獲得一等獎。這款遮陽網能夠在起到遮陽作用的同時,將陽光中的紫外線轉換成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長波段光,從而提升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幫助農戶脫貧增收。
提升有效光能
變不利光為“光肥”
植物生長需要進行光合作用,但并不是陽光中所有的光都有利于植物生長。在植物的光合作用中,葉綠體中的色素主要吸收陽光中的紅光和藍光,而陽光中過強的紫外線其實不利于植物生長。
針對這一問題,姜博團隊在其導師、南工大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韓國志教授的指導下,與江蘇華昌織物有限公司合作,歷時兩年研制開發出一種光譜可調遮陽網。這款遮陽網可以將陽光中的紫外線轉化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長波段光,減少紫外線對植物的傷害,將不利光轉變成有效的“光肥”,提高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效率。
“這種網在遮陽降溫的同時,還能自動調節透過遮陽網的光線波長。通過將陽光中的紫外線轉變成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長波段光,提高光的利用率,促進作物的生長,從而提高經濟效益。”韓國志介紹說。
解決市場需求
讓遮陽網會“呼吸”
遮陽網是農林漁牧廣泛需求的農業耗材。但普通遮陽網在遮陽的同時,也會減弱植物對光的有效吸收,影響部分植物進行有效的光合作用,進而導致其果實弱小、纖細等品質問題。針對市場需求,江蘇華昌織物有限公司找到韓國志教授尋求科技合作,研發新型遮陽網。
在韓國志的指導下,姜博團隊研發了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轉光劑,用其替代普通色母中的顏料,制備轉光色母。在不改變現有紡絲工藝的基礎上,生產出光譜可調遮陽網,并在江蘇華昌織物有限公司進行了小試和中試。
“產品基于光轉換原理,吸收紫外線,放出長波段光,就像會‘呼吸’一樣,不但能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還能有效減少強光對遮陽網造成的損害。”姜博介紹說,經專業機構檢測,該產品的使用壽命可達10年,而且遮陽網材料可重復利用,對生態環境無不利影響。
高校科技惠農
助農作物增質增產
“我們的新型遮陽網首先在江蘇句容的農業實驗基地開展應用研究。”姜博介紹,該基地的農田多為黃黏土,土質貧瘠,農作物品質與產量低下。這款遮陽網應用于圣女果種植后,從種植效果上看,對比常規種植圣女果的品質更優、口感香甜,價格也是普通圣女果的2~3倍,每畝可幫果農增收2萬余元。
隨后,項目團隊又將該遮陽網推廣到糧食種植上,在農業基地開展了南梗5055水稻種植應用研究。從兩季種植結果來看,使用這款遮陽網后,水稻畝產可增收百斤左右,按單價10元/斤計算,除去遮陽網成本,綜合下來可幫助農戶每畝增收4000多元。
“使用我們遮陽網生產出來的南梗5055大米,被當地政府訂購,市場反響很好,后續我們將開展市場推廣,推進項目產品的產業化進程,助力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姜博表示。
2020年10月23日《中國化工報》、《中化新網》:http://www.ccin.com.cn/detail/87be556c850d8c1e706869470cc95a38/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