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NAVIGATION
基于納米粒子數據庫探索微觀尺度下的多元素材料體系
報告人:陳鵬程教授
報告人單位:復旦大學
報告時間:4月23日(星期五)13:30
會議地點:丁家橋科創大樓A座704會議室
舉辦單位:柔性電子(未來技術)學院、先進材料研究院
報告人簡介:陳鵬程,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青年研究員。本科和碩士畢業于浙江大學高分子系,博士畢業于美國西北大學材料系,2019-2022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10月加入復旦材料系,研究方向為微觀尺度下的多元素材料體系。曾入選國家和上海市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計劃,獲得 Kavli Heising-Simons 青年研究員獎、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美國材料學會研究生金獎、美國化學會無機化學青年科學家獎、國際貴金屬協會杰出研究生獎等多項榮譽。相關成果發表在 Science、Nature、JACS、Nano Letters、PNAS、Angew Chem、ACS Nano 等期刊上,入選 2022年 IUPAC 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獲美國授權專利 3 項,被 Science、Science Daily、Physics World、Chemistry World、Materials Today、Nano Today 等媒體廣泛報道。
報告摘要:多元素納米材料在催化、等離激元光學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微觀尺度下集成不同元素,不僅能整合各元素的功能,更能通過元素間的相互作用賦予材料新特性。此類材料在研究上往往要求研究者探索巨大的參數空間,具有極大的挑戰。我們結合掃描探針納米加工技術和高分子納米反應器輔助的材料合成方法,成功實現了二元至多元納米粒子的組合式合成。通過對多元素體系在微觀尺度下的熱力學研究,我們提出了多元多相納米粒子中構筑相界面的一系列指導原則。此外當納米反應器策略和二維平行掃描探針技術相結合時,還可進一步在單一襯底上實現納米粒子巨型數據庫的構建,為功能納米材料的高通量篩選和納米材料基因組學的研究提供了實驗平臺。
審核:安眾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