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NAVIGATION
從酶的發現、工程改造到生物合成
報告人:張聰強
報告人單位:新加坡食品與生物技術創新研究所(SIFBI)、新加坡科學技術研究局(A*STAR)
報告時間:2023年4月12日10:00-11:00
會議地點:生工樓A1-207
舉辦單位:生物與制藥工程學院
報告人簡介:
張聰強博士于2014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聯合項目的博士學位。2015年作為創始成員加入 A*STAR 生物轉化創新平臺。現在是 SIFBI 的 PI,領導一個團隊從事多個學術和工業界項目。主要工作聚焦于代謝工程、合成生物學、酶工程、天然產物的發現和生物合成等。
至今,發表了30多篇學術論文,并申請了11項國際專利(其中3項已獲得許可),涉及有價值的萜類化合物(包括類胡蘿卜素和類胡蘿卜素)的工業化生產。擔任新加坡生物能源學會秘書、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前沿雜志的編輯,以及合成生物學領域許多著名期刊(如 Nature Communications、Biotechnology Advances、Metabolic Engineering 等)的活躍審稿人。 在 2019 年獲得了著名的新加坡青年研究者研究資助,并作為 PI 或聯合 PI 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競爭性資助,包括新加坡食品故事 IAF-PP、應用轉化研究資助、A*STAR GAP 項目、新加坡國家合成生物學計劃、法國新加坡聯合基金INTRA-CREATE grant等。曾受邀在亞洲、歐盟和美國的許多具有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上發表演講。
報告摘要:
類異戊二烯或萜類化合物是自然界最大的一類天然產物(>95,000),包括藥物(例如紫杉醇)、營養保健品(例如蝦青素)、香精和香料(例如芳樟醇)、聚合物分子(例如異戊二烯)和生物燃料(例如法呢烯),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集成平臺,用于發現新型真菌萜烯合酶 (TPS), 并開發了一種多維啟發式過程法 (MHP),以在大腸桿菌中高效合成各種天然產物。通過 MHP 和酶工程,合成了超過10多種高產量和高滴度的高價值風味、香料和營養藥物分子,包括蝦青素、番茄紅素、維生素A、芳樟醇、α-紫羅蘭酮、醋酸香葉酯、 橙花醇和綠花白千層醇等。
審核:莊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