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活動 NAVIGATION
鎳基高溫合金的損傷容限行為以及血管支架的生物力學行為研究
報告題目:鎳基高溫合金的損傷容限行為以及血管支架的生物力學行為研究
報告人:趙利果教授
報告人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
報告時間:2023年3月28日(星期二)下午15:00
會議地點: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報告廳(崇德樓E401)
舉辦單位:南京工業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報告人簡介:1970年生,男,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固體力學教授,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國資深學者研究基金項目、江蘇省外專百人計劃入選者。曾任英國拉夫堡大學固體力學正教授,在英國知名高校積累了25年的研究經驗,包括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大學和諾丁漢大學。長期致力于高性能合金固體與計算力學研究,側重于粘塑性和晶體塑性本構模型以及斷裂、疲勞、蠕變、裂紋萌生擴展和熱殘余應力分析。近十年,在醫療器械領域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血管支架及心臟瓣膜微創修復的生物力學研究。受到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基金會、皇家學會、皇家工程院和國內外企業的長期資助,研究成果已被相關工業界和醫療界采用。
報告摘要:報告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圍繞鎳基高溫合金的損傷容限行為,對以下四個方面的研究工作進行匯報:1)采用粘塑性和晶體塑性模型,分析裂尖應力應變場和預測疲勞裂紋擴展壽命;2)開發與晶體塑性和粘塑性相耦合的裂尖氧擴散模型,分析預測疲勞氧化條件下裂紋擴展壽命;3)采用相場理論,模擬循環應力軟化現象及預測疲勞蠕變裂紋擴展速率;4)開發離散晶體塑性方法,模擬并預測由晶體滑移控制的短裂紋擴展行為。第二部分圍繞血管支架的生物力學行為,對以下三個方面的研究工作進行匯報:1)開發計算仿真模型,模擬金屬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血管支架植入冠狀動脈血管的全過程;2)開發軟組織損傷和再生長模型,用軟組織力學模型評估預測支架植入后動脈再狹窄的臨床現象;3)通過新穎的材料加工、結構設計和前沿3D打印技術,設計制造"個性化"形狀記憶合金血管支架。
關鍵詞:鎳基高溫合金、損傷容限、裂紋擴展;血管支架、支架-血管相互作用、個性化設計制造
審核:王華